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 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 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 ,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②不宜以一国之望      

③会连卒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②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小题。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4)日入从所憩(▲ )
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飞漱间()⑵多趣味()
引凄异()⑷渔者歌曰()
翻译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写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象?其景象有何特点?
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绅家将嫁女适:正碰上B又出示阖城户口各归第宅谕:谕告
C乃嘱吏目阴:狡猾 D过午二人得:抓获
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曰 C.以待饥者而食之 D.学而不思则罔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杀黑龙以冀州济:②寒暑节易:
③从而焉谢:④以玉人示:
翻译下列句子。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盖地有高低
  (2) 亲给钱粮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非咨询不其致:_______________ (2 )历山川:_______________
  ( 3 )利而忘义:________ _ _ (4) 嫌而避怨: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结合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海瑞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而动如初
(2)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解释划线的词
(1)逐层布板(2)匠师其言
(3)人其板(4)塔
翻译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与例句中划线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A.其剑自舟中坠
B.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
D.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