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令忠厚(使 ) | B.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恰好 ) |
C.若吾儿坐食好物(如果 ) | D.呼之使去( 离开 ) |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之理 | B.驱其残忍之性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宋何罪之有 |
本文是作者给自己兄弟关于教育孩子的告诫,选出不是作者对自己孩子的希望的一项是( )
A.从小要学会关爱小动物,不要玩弄折磨它们 | B.要忠厚善良,不要欺负吓人家的孩子 |
C.要学会分享,平等待人 | D.要苛刻严峻,不要贪玩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2)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潮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换。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②相顾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④二三子不得寐
(3)下列加点间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顾 |
辍耕之茶上(《陈涉世家》) |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 |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山风飒然而至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D.因追忆之 |
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十九人偕从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
②不以千里称也 |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
②陈康肃公善射 |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四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á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容亦善骑射
②然弗之好也
③奉旨使江西
④惟载书籍数车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容知吏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拄杖偻步 |
偻:弯腰 |
B.斩伐其居 |
伐:攻打 |
C.绛衣素带 |
素:白色 |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
顾:回头 |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