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十九人偕从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
②不以千里称也 |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
②陈康肃公善射 |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②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③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④,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 尝辍业投笔叹曰()⑵ 后忽更疏懈()
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4)今虏使到裁数日()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佣者笑而应曰而涉猎书传 |
B.以吾众诈自称以取封侯 |
C.扶苏以数谏故狐疑未知所从故 |
D.辍耕之垄上当与从事议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
【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布衣之怒⑵以头抢地耳⑶长跪而谢之曰⑷寡人谕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 | 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
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 D.先生坐满坐寂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翻译 2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向之笑者()(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4)植之不可已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