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Ⅰ.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过程】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2)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CO2、CuO、 。
(4)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
【拓展延伸】碱式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l2(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已知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常见的溶剂,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
(2)若用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D装置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 (填一个字母序号)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4)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CH 4 b.H 2 c.O 2 d.CO 2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 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 2CO 3;猜想三:含有NaOH、Ca(OH)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不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三错误 |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
猜想二正确 |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 。
(2)"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
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
|
|
|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
|
|
|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
|
|
此格空白 |
(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 ,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 ,被收集气体的密度 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 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填装置编号)。
(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组装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①⑤
(5)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