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Ⅰ.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过程】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2)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CO2、CuO、 。
(4)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
【拓展延伸】碱式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l2(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已知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常见的溶剂,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E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否”)。
(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的名称是 。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 的性质。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请从A~E中选用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某种气体,若将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其优点是 。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是 。
(2)B图所示实验中,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3)C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4)D图所示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液体呈无色,欲进一步确定溶液中除NaCl外,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成分,你选择的试剂是 (写出一种即可)。
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回答:
(1)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