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红砖粉末能做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解释 |
|
小明 |
A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 B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a克的红砖粉末。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1)产生的气体是 。 (2)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小红 |
待反应停止时,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
(1)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红砖粉末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
【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做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为小明和小红说法不严谨,理由是 。
活动二:水壶内部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假设与猜想】
猜想Ⅰ:CaCO3
猜想Ⅱ:Mg(OH)2
猜想Ⅲ: (填化学式)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Ⅰ正确。小雪却认为小华的结论不严谨,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
|
猜想Ⅰ成立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Ⅲ成立 |
验证猜想Ⅲ成立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活动三:验证NaOH变质有方法?
【方法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认为验证氢氧化钠变质可以从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入手,例如:加足量稀盐酸等出现气泡,加氯化钙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等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强等变化来判别。
【学科渗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 。
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再次实验】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甲图和乙图所示。图乙中 (填“Ⅰ”“Ⅱ”)表示等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曲线。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 ,标号b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的气体用玻璃片的 (选镇"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
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1)粗盐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步骤为 。
(2)下列仪器中,①仪器G的名称是 ;②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的仪器(填字母)是 。
(3)经上述操作得到的产品中仍可能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要检验硫酸盐的存在,其操作为: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试剂(填化学式)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图: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 A 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看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 E 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 ( 填序号) 之间,气体从 (填 a 或 b)进入装置 E.
(3)D 装置中的试剂是 ( 写出名称).
(4)下列收集氢气的方法中符合题意的是 .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 C.干瘪的塑料袋 D.塑料瓶.
氯化亚铁具有独特的脱色能力,广泛用于印染、造纸等行业.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氯化亚铁.
已知:①氯化铁易与水反应;②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FeCl2和HCl.
③碱石灰中含有CaO与NaOH
小组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少量氯化亚铁(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请叙述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活塞, .
(2)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 → → → →d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和 .
(5)实验过程中,在点燃装置D中的酒精灯之前,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 .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看到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提出对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I+2H2O2NaOH+H2↑+CI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氢氧化钠固体。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杂质为NaCI和Na2CO3。
小组同学猜想含有NaCI的理由是原料中的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含有Na2CO3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 |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
猜想正确 |
步骤②: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 。 |
开始无明显变化,后产生气泡 |
|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I外,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