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铜 |
钠 |
钙 |
氧 |
碳 |
氢 |
元素符号 |
Cu |
Na |
Ca |
O |
C |
H |
(1)常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是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是 (写化学式)。
(3)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房(即牡蛎壳)成灰",蔡伦将此"灰"溶于水即得碱。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方程式 。
(4)甲、乙、丙都是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①若丙为黑色固体,则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a.甲只能为H 2O或CO 2 |
B. |
b.乙可以为氧化物或碱、盐 |
C. |
c.乙和丙不可能为同种类别的物质 |
D. |
d.丙→甲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①是 。
(2)用黑色笔画出D的装置图象(用导管和集气瓶)。
(3)某同学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纯净一瓶氧气应选收集装置是 。
(4)某同学想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某同学尝试在KClO3中加少量的KMnO4,结果也能加快KClO3的分解,用文字说明其原因 。
(5)另一同学学习氧气制取后,总结了制取气体的规律,选用的发生装置应考虑___________ (填下列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考虑__________。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气体的密度 ③气体是否溶液于水 ④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⑤是否与空气成分反应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X ;Y 。
(2)实验室某同学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装置编号 )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最后他还发现水槽内的水显红色,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是:___ _ 。
(3)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表达式为 ,
(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5)李刚同学想用装置F来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填导管编号a或b,下同)通入,若用装置BFG组合来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 和c导管连接。
(6)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7)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请写出防止水体污染的三种具体方法:
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A |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①木炭红热 |
放热,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②_________ |
|||
B |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
③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
④________ |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什么关系?
(2)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