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猜想三:NaCl和HCl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 (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的pH |
滴加K2CO3溶液 |
滴加AgN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Cl |
溶液中有HCl |
溶液中有HCl |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乙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
② |
的猜想正确。 |
|
③ |
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④⑤的名称:④,⑤。
(2)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设计了图A的装置,并用仪器③收集氧气。其中,仪器①中盛放的试剂应为,此法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的方法为。用仪器③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
此时还需要(填仪器名称)。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B~G中选择仪器,组装发生装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你的正确选择为(填字母)。
(4)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①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①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5)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
㈠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⑴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右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
⑵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3) Y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粉末,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㈡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某同学选用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㈢处理废液,回收利用
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
加入试剂 |
分离方法 |
方案评价 |
1 |
适量Ca(NO3)2溶液 |
、蒸发结晶 |
不可行,理由是 |
2 |
过量的 |
蒸发结晶 |
可行 |
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小组想用B装置来制取CO2,所用药品名称为和;
收集 CO2前,如果用F装置中的某种溶液干燥CO2,则该溶液是;CO2应从F装置的端通入。
(4)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侯,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右边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B。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7)丙同学的实验中若已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