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① 羲之 ①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 ②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 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④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⑤,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⑥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⑦视听之娱,信 ⑧可乐也。
(选自《晋书•王盖之传》)
【注释】①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②冠:超越。③修楔:古人游春活动。④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⑤流能曲水:觞,酒杯。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⑥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⑦极:尽情,⑧信:实在、确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B.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C.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D. |
扳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B.茂林 修竹 |
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C.名士多居 之 |
投诸渤海 之尾(《愚公移山》) |
D.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 志 |
处处 志之(《桃花源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长跪而谢之曰()④寡人谕矣()下列各句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C.休祲降于天 | D.伏尸百万 |
翻译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经县治
白浮游①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②,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③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④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⑤。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注释】①浮游:去游,游历。②:县治:县衙。③翰林:指李白。李白入朝后曾担任翰林学士。④傍:通“旁”。⑤僚佐:军中幕僚。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初 白 游 并 州 见 郭 子 仪 奇 之 曾 救 其 死 罪。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辟()(2)累()翻译下面的句子。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才子李白,一生几起几落,历尽坎坷。请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李白一生受到过哪些最高礼遇?
读此文后你觉得李白和郭子仪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 明显地表露出来。③ <本其山川> 依据其山川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临溪而渔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B.①射者中,弈者胜②吾射不亦精乎 |
C.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D.①太守谓谁②太后明谓左右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
B.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
C.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D.①醒能述以文者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