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                        
⑶杂然相许                             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                             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玩焉()②余以为妙绝()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
故时有物外之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恰当的停顿(只一处)。
愤郁颇见辞色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进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众忌嫉 自庆阳帅巴陵  受人言 
.选出下列选项中与“正患无隙以规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居庙堂之高

.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假如你是滕子京的好友,请你现在用自己的语言向滕子京说一番劝告的话,你会怎么说?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节选自《晏子春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②其实味不同()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④圣人非所与也()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 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 D.虫蚁为兽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 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下面的习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不亦(2)人不知而不
(3)诲知之乎(4)不习乎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请写出本文中的成语(不少于6个)。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