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
A. |
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
B. |
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
C. |
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
D. |
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看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
(2)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与本诗情境相似的一项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D.梅花香自苦寒来 |
对诗句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
B.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独开的环境。 |
C.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 |
D.末句意为经冬的大雪催着梅花开放,流露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古诗。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
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