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
B. |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
C. |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
D. |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古诗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次是()(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
欣赏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答: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写作本诗时作者正被贬在柳州。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
“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古诗词阅读】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检校:巡查,查核。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刚酿成。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上片中“”,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的农家生活。
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