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中宵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

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1~3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2.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3.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古诗赏析(4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加试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以“”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