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亚硫酸钠 N a 2 S O 3 溶液、 N a 2 C O 3 溶液都能与中性的 C a C l 2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 a 2 S O 3 + 2 H C l = 2 N a C l + S O 2 + H 2 O .
C O 2 S O 2 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 O 2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出猜想】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 a O H N a 2 C O 3 N a 2 S O 3 N a C l 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取少量4、5号溶液分别于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号溶液,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说明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溶液.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3号溶液,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 a 2 S O 3 溶液和 N a 2 C O 3 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2号溶液,在盛4号溶液的试管中有现象,说明4号是 N a 2 C O 3 溶液;在盛5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C a C l 2 现象,说明5号是 N a 2 S O 3 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 N a O H 溶液.请你利用上述图中的试剂设计鉴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 N a O H 溶液.

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H 2 C 2 O 4 = C O + C O 2 + H 2 O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2012 3 6 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烟台展出。小霞看到这些 240 年前的铜质兽首后,她想探究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

【查阅资料】

(1)冶炼铜可以用常见的铜矿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C u 2 ( O H ) 2 C O 3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 C u 2 ( O H ) 2 C O 3 = 2 C u O + C O 2 + H 2 0 , C u 2 ( O H ) 2 C O 3 + 4 H C l = 2 C u C l 2 + C O 2 + 3 H 2 O
(2)实验室可以用至少三种方法来制取铜:①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②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氯气有毒);③用活泼金属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铜。请你仿照下图①帮她画出另外两种制取铜的流程图。

【反思评价】

(1)上述三种制取铜的方案中,你认为最理想的是,与其他两种方案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一点):
(2)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 C u 2 ( O H ) 2 C O 3 ]。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可能与空气中的有关。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 2 S O 4 加入到盛有 N a O 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 a 2 S O 4

猜想二:有 N a 2 S O 4 H 2 S O 4

猜想三:有 N a 2 S O 4 N a O H

猜想四:有 N a 2 S O 4 H 2 S O 4 N a O 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 u S O 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 p H 试纸、铜片、 B a C l 2 溶液、 N a 2 C O 3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 p H 滴加 N a 2 C O 3 溶液 滴加 B a C l 2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 p H <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 2 S O 4 溶液中有 H 2 S O 4 溶液中有 H 2 S O 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实验探究】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