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写出:
①仪器a的名称 。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⑤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描述的是:酸溶液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两种酸溶液都含有 。
(3)在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比较等量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完全溶解所需时间/s |
60 |
35 |
55 |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比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设计实验2和实验3进行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4)化学课上,教师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现象。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g以下用游码)。
(4)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 (填一种仪器名称)。
(5)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6)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mL(填“10”“50”或“100”)。
【反思拓展】
(7)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 (列举一条即可)。
(8)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金属、酸、碱、盐的知识后,对金属钠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钠与水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及其产物的性质研究。
相关信息:
①钠贮存在煤油中
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2H2O═4NaOH+O2↑
④BaCl2溶液pH=7
(1)实验一: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表面的外皮)投入烧杯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且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呈红色。
①从实验现象可知,钠的物理性质有:A.固体;B.硬度小;C.密度比水小;D. 。
②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③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某溶液至红色恰好消失(无其它现象),所得溶液中溶质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则滴加的是 (填化学式)溶液。
(2)实验二:另取一小块钠(如实验一处理)放在石棉网上灼烧,金属钠燃烧并产生黄色火焰,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将淡黄色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为白色粉末。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白色粉末可能是:Ⅰ.NaOH;Ⅱ.Na2CO3;Ⅲ. 。
为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 溶液 |
|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白色粉末是Na2CO3 |
②静止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a端为电源 (填“正”或“负”)极。
(3)图丙A中的现象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 。
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实验乙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3)实验丙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氢基熔融冶金技术是利用氢作为还原剂代替碳还原剂,从而实现减少CO2排放的目的,实现低碳冶金。氢基熔融还原生产高纯铸造生铁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略去)。
(1)燃烧区的作用是 ,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还有 (填化学式)。
(2)还原区的反应除3CO+Fe2O32Fe+3CO2,另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从环境保护角度,与高炉炼铁技术相比,氢基熔融冶金技术的优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