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 |
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
B. |
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
| C. |
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
D. |
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地方曾经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是
| A.上海、 延安 |
| B.上海、广州 |
| C.广州、延安 |
| D.南京、西安 |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该纲要说明
| 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
| 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
|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
|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
|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