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45.1 |
44.7 |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 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 1.8 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4)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某兴趣小组做右图所示为了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 — 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
(1)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2)放在热水中,溶解速度加快的微观解释是:
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下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数天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否相同?若有不同,则A、B、C三处各有什么现象?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共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臭氧可用于游泳池的杀菌和消毒。磷在臭氧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生成物与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相同。
(1)臭氧的物理性质: (写一条);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看,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磷在臭氧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 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