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硫酸钾和碳酸氢铵 |
闻气味 |
B |
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 |
用pH试纸测定 |
C |
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 |
直接加入NaOH溶液 |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
加入过量稀硫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
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使其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 |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0 |
10 |
10 |
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 |
21 |
2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