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1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C粒子的符号为 。
②图A、B、C、D共表示 种元素,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③D中x= 。
(2)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某纳米纤维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铁是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活泼性较强,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铁的冶炼,汉代出现了最早的炼铁高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修筑洪泽湖大堤,所展现出的勤政爱民、甘于奉献是其一生赤子情怀的缩影。林则徐用生铁铸成铁锅(如图1),放在条石的齿槽之间,再浇上由糯米汁与熟石灰搅拌而成的砂浆,使得条石与条石牢牢地黏合在一起,不留丝毫缝隙,做到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还在每一块铁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对其修筑的工程终身负责。如今一百九十多年过去了,洪泽湖大堤依然固若金汤。
(1)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影响健康,易得 (填序号)。
A.佝偻病
B.贫血症
C.甲状腺疾病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 )冶炼生铁,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利用铁锔和砂浆将条石与条石牢牢黏合在一起,使大堤固若金汤。
①说明铸造铁锔的生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砂浆中的熟石灰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从条石中取出的铁锔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因生锈而腐蚀。导致铁腐蚀的因素有多种,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开展以下探究:取四份质量均为0.15g的生铁粉末,分别放入如图2所示装置中进行四次实验。内容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实验操作 |
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 |
Ⅰ |
/ |
21% |
Ⅱ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蒸馏水,关闭活塞 |
15% |
Ⅲ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食盐水,关闭活塞 |
8% |
Ⅳ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关闭活塞 |
13% |
①由实验Ⅱ、Ⅲ可知,加速铁生锈的物质是 。
②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的证据是 。
③实验Ⅳ中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一种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原理如下:
(1)科学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①甲烷燃烧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可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接触,有利于捕集 ,防止其大量排入空气,造成 。
(2) 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甲烷发生反应 ,生成的 再进入空气反应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实现载氧体的循环再生。
(3)已知: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 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800~1100℃间,升高温度,排出的气体中 体积分数 (填“增大”或“减小”)。
②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800﹣900℃
B.900﹣1000℃
C.1000﹣1030℃
D.1030﹣1100℃
涂覆在铺路石表面的 可净化路面空气。实验室制备 的流程如下:
(1)焙炒时,钛铁矿的主要成分 在蒸发皿(如图)中发生反应 。实验中用沙浴加热,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2)焙炒物冷却后,加水溶解浸取。
①浸取时,水温易升高的原因是 。
②浸取后,混合物经 (填操作名称)弃去废渣,得到浸出液。
(3)浸出液除铁后,所得滤液中含 和 。
加热煮沸滤液, 和水反应生成 沉淀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煅烧 沉淀得产品 。
整个实验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
某化工公司用硫酸钙( )、 、 、 制备化肥硫酸铵[ ],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的气体;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是一种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第③步的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等。
(3)第⑤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5)长期施用硫酸铵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我们可以将适量的 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铁钉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将铁钉放入试管”应如何操作?
(2)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减少“白色污染”,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