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一路相伴
王保忠
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刚刚把筹到的粮食挑回家,外面就传来了"嗵嗵嗵"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区上的通讯员,父亲知道他肯定有急事,忙拉他进屋说话。对方从怀里掏出一纸信笺,说道:"区长让你务必在三天内把军粮送到临川去。"说罢匆匆去了。
插上门,父亲又把信看了一遍,半天不吭声。
"临川多远呀,插上翅膀,三天也飞不去。"我娘在一旁说。
"你话咋这么多?"父亲瞪了她一眼,"这是给咱抗日政府送粮呢。"
我娘便不再吱声,张罗着端饭,一锅玉米面糊糊,一碟咸菜。父亲盛了一碗,太稀,用筷子捞稠的东西,没夹起,是映在碗里的鼻子。他抬眼看我娘,"存粮不多了?"我娘叹口气,"还能将就几天吧。"父亲迟疑了一下,"你抽空回趟娘家,看能不能再挪借点。"我娘背过身去,良久无语,再转过来时,眼睛早潮湿了。父亲看着我娘,"挺过这个冬天就好了。"稀里哗啦喝了两碗,便要出门。
"又出去?"我娘问。
"开个会,议议明天谁去。"父亲淡淡地说。
我娘追出几步,"让九孩去吧,他比你身子骨壮。"
一直到大半夜,父亲才回来。我娘从被窝里探出头,"九孩答应去了?"
"想想还是我去吧。"父亲瓮声瓮气地说,"灾年筹这点粮不容易,别人去了我心里不踏实。"
醒来时,天都蒙蒙亮了。
一股香味从灶间散出来。父亲走了进去,见我娘在忙着烙玉米面饼子,不由一愣,"你倒舍得?"
我娘剜了他一眼,将烙好的两个饼子用麻纸一包,塞进了他怀里。
父亲挑着粮离开了村庄。
上路没多久,空中飘起了雪花沟沟峁峁都白了。
那边有棵歪脖树,树下堆着个坟丘,此时戴了顶白帽子。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村长",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了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了。开公审大会那天,沟谷里人山人海。父亲当时是民兵连长,负责维持秩序,就立在赵明身边。那人朝他这边看了一眼,嘴唇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那年赵明才32岁。
父亲的目光在坟丘上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又看到了赵明笑眯眯的样子。赵明爱说笑,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还喜欢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唱得很带劲,很好听。
父亲心里说,"你先歇缓吧,等我回来再看你。"
他继续赶路。
去临川有二百公里的路程。
走了半天,饥饿袭来。父亲舍不得吃掉这两个饼子,他需要它们紧贴肺腑、心窝。此时,它们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食物了,更是一个念头,一种安慰和支撑。
雪片子越来越急,越来越大,蝙蝠似的飞舞着。
下一个坡梁时,父亲也不知滑倒了多少次,可他不敢停留,爬起来,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听到有人在他耳畔唱起来。
眼前不由滑过了赵明的身影,"你跟着也好,跟着也好。"
天黑下来时,父亲进了一个村庄。
父亲把挑子放到一户人家的门楼下,拍了拍身上的雪,手自然而然探向了怀里时。他发现那两个饼子已经不知丢哪里了。
父亲浑身一激灵,心说得找个歇息的地方了,不然,饿不死也会给冻死。他迟疑着敲了敲身后那扇门,半天,有人隔着门板问他干什么。父亲一说事,对方也不吭声,脚步声腾腾腾远了。挨着又走了几家,同样吃了闭门羹。转了半天,总算找到一处破庙。庙里黑漆漆的,父亲划了根火柴,发现墙角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抽了几根点着。有了火,父亲心里亮堂了许多。他伸出手烤了一会儿,蓦地记起了什么,在秸秆堆里翻找起来。可是,他把那些秸秆一根根摸过了,也没摸到一根棒子。他蹲在那里,恨不得将秸秆都嚼了。
这时,他的视线被什么晃了一下,是一颗金黄的玉米粒!
父亲霍地跳起来,将那堆秸秆抱到一边,发现腾出的地方有几十粒玉米。"我的天呐!"他差点没蹦起来。他弯下腰,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一粒一粒拣起。扁担上缠着一节铁丝,他解下来,又把它们一粒一粒串起,然后,他把玉米串拿到火上烤。渐渐地,玉米粒变了颜色,发出"噗噗"的爆裂声,每响一下,父亲的心也跟着响一下,浑身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大了嘴,贪婪地呼吸着玉米粒散出的芳香。他吃得很小心,隔一会儿扔进嘴里一颗,又隔一会儿再扔进一颗,他嚼得很慢很慢,仿佛时间拉得越长,吃下的东西越多。嚼完最后一颗,他觉得有些口渴,跑到庙外捧了一捧雪,几口吞了下去。
在火堆前蹲了一夜,没等天亮,父亲就又动身了。
因为没休息好,父亲走起来,感到头重脚轻,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走了大半天,总算来到一个热闹的集镇。
看着集镇上的各种吃的。父亲咽了口唾沫,指着笼屉说,"没带钱,能不能先借我两个?"
"你挑着粮,倒跟我要?"老头哼了一声,端着笼屉进了屋里。
到后来,父亲总算从一个开杂货铺的婆婆那里讨了一个窝头,半碗稀饭。婆婆摇摇头说,"没见过你这种人,挑着粮讨饭吃。"父亲也顾不上回答,几口吞了那个窝头,又几口喝了那半碗稀饭。本想再跟她讨半个窝头。这时,赵明又在他耳畔说话了。"别磨蹭了,上路吧。"
父亲浑身一激灵,给婆婆鞠了个躬,挑着担子上路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赵明的声音一直跟着他。
傍晚,父亲又到了一个村庄。
这一次,他打消了借宿的念头,直接在村外的破庙住下了。他去村里讨得两个拳头大的山药蛋,不等烤熟就大口吞吃起来。
吃过了,还是感觉饿。他忽然嗅到了玉米的气息。他慢慢直起腰,死死盯着面前的粮袋子,再也移不开了。"你可真是个死人啊,咋不抓一把玉米烤着吃呢。"
"你不能,这可是军粮啊。"有人在他耳畔说。他的手火烫似的缩回来。
父亲被击垮了,手一松,玉米粒"哗"地落进了袋子。
父亲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粮袋子了,睡意渐渐向他袭来。恍惚中,赵明来了,还是那个样子,笑眯眯的,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
父亲也笑了,"赵明啊赵明,我知道你一路跟着我。"
"不跟不行啊,我怕你犯错。"赵明说。
"你知道我的品性,不会犯啥大错的。"
"人就怕鬼迷心窍啊,迷住了就会栽跟头。"赵明说着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
父亲蓦地醒了。这一醒再睡不着了,又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柴,烤了烤,挑起担子摸黑上了路。
半下午时,临川县城已在眼前。
父亲刚要进城,竟然遇到区上的通讯员。父亲不由眼一亮,"你咋来了?"
"抗日政府转移了,区长让我通知你回村待命。"
"你有没有搞错?"父亲咆哮。
"王村长,你还是回吧,这是命令。"
父亲盯着他问,"县政府往哪里走了?"
"有可能去了顿村。"通讯员说。
父亲看了他一眼,挑起挑子,匆匆地奔着顿村去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耳畔又响起了赵明的歌声。
据我父亲讲,等他到了顿村,有人告诉他县政府刚刚迁走。后来的事就艰难多了,他一边乞讨一边寻找,从冬天一直找到春天,又从春天找到夏天,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完成了任务。等他挑着一副空挑子回到村里时,已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早打完了。那天路过赵明的坟丘,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在那里一直坐了很久。
"你这死鬼啊,伴了我一路,也该歇歇了。"他对那座坟丘说。
后来父亲站起身时,发现对面添了一座新坟,碑上刻着"抗日村长×××之墓"。那正是他的名字。 他蓦地愣在那里,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1)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探究小说题目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3)末段画线句子的"泪水"里包含了"父亲"哪些情感?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你的钱夹里有谁?
一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的夫人总是在我这儿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这位先生疑惑:“你怎么知道我的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就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原来如此,我们大笑。后来呢?笑过之后,我又追问,就像小时候听到精彩的故事,总想快点知道结尾。这个故事里的浓浓爱意,实在让人心醉。 “后来”,她的先生拎着鱼回到家,很少下厨的他,细心地、认真地煲了一锅汤。朋友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那锅鱼汤的鲜美。喝过汤,他要求看老婆钱夹里的照片,原来钱夹里是他的一寸免冠照片。 再后来呢?还是要追问,这个故事实实在在地暖彻了我的心扉,“再后来”,他要了她的一张照片,也放进了他的钱夹。
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诗意,如此美好。 很多人喜欢在钱夹里放照片,照片上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年轻时,钱夹里是恋人,再后来是爱人,再后来就是孩子的照片了。在喧嚣的红尘里,钱夹里的那个人就是我们最贴心、最牵挂的人。我工作的地方在西路,路的两边站满了高大的银杏,它们沉默不语。常常想,一个成年人就像树,吸收着尘世里的灰尘和废气,然而吐出的却是氧气。由谁来给他洗涤肺腑呢?就是钱夹里的那个人。当生命里有了一个人,我们愿意将他的照片放进钱夹,我们的生命就会像树一样迎风舒展,并且会开出花来。
曾经和一位平日不苟言笑的领导一同出差,三小时的车程,让我视为畏途。不知怎的,我们谈起了孩子。忽然,领导拿出了钱夹,让我看他正牙牙学语的孙子的照片。那一刻我的心头一阵暖意。
你愿意将钱夹里的照片与谁分享?一定是你信任的人。就在那一天,我在那座城市里挑选了一个全新的名牌钱夹,钱夹里放着我宝贝的照片。因工作上的缘故,我们的生活聚少离多,但我总觉得,我们是幸福的人。因为我们的爱“零存整取”,每次打开钱夹付钱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传遍身上每一个细胞,那是在买单中享受快乐。 钱夹里的人,就是我们愿意为他或她的人生买单的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情节内容。
以“你的钱夹里有谁?”为题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当那位平时不苟言笑的领导拿出钱夹让我看他正牙牙学语的孙子的照片时,我会感觉到“心头一阵暖意”?
“因为我们的爱‘零存整取’,每次打开钱夹付钱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传遍身上每一个细胞,那是在买单中享受快乐。”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该如何理解划线的几个字的含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在文章中,有人把丈夫或者妻子的照片放进钱夹,有人把自己的小孙子的照片放进钱夹。如果要在你的钱夹里放进一张照片,你会放谁的进去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小 题。
拥你入睡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划线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 分)
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 分)
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假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②终于熬到了下课,辰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③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了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东西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假币的事抖搂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④辰决定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第二天,辰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的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赔礼,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⑤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⑥学习期满,辰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⑦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一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⑧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恩,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的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老师,那你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老教授说。辰急着问:“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⑨“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有删节)文章围绕三张百元假币展开情节,请用简洁的词语填空。(3分)
()→()→()→想还万元③段划线的句子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你从⑤段中的“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外貌描写和⑧段中的“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的语言描写中得到什么信息?
第⑦段为什么辰觉得老教授“可怜兮兮”的?
第⑧段写老教授在影集中留下那三张假币,老教授为什么这么做? (3分)
有人认为第⑨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3分)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16分)
(1)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他的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2)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剩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个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飞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3)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4)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红,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客,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叼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5)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后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因为它们之间从来不黏黏糊糊,也不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小。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6)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而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7)鸟儿子走了,还好我有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吧,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这厮在旧时是对人轻蔑的称呼。作者为什么这样来称呼小鸟?
"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有哪些不同?(4分)
第(4)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 种眼神呢?(用原文中的两句话回答)(4分)
第(6)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第(6)段中加点词语"一下"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我"在文中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呼唤?(4分)
老师的泪
(1)初一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2)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3)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4) “齐玉。”杨老师叫我 。
(5)我发怔。
(6)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7)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8)“你——你请出去。”
(9)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10)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了,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11)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12)“原谅老师,好吗?”
(13)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14)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了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15) “一个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16) (b)杨老师泪水盈盈。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17)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18)我呜咽着点点头。
(19)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20)我咧了咧嘴。
(21)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22)我狠狠地点点头。
(23)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头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的外表和
的心灵。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地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