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一路相伴
王保忠
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刚刚把筹到的粮食挑回家,外面就传来了"嗵嗵嗵"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区上的通讯员,父亲知道他肯定有急事,忙拉他进屋说话。对方从怀里掏出一纸信笺,说道:"区长让你务必在三天内把军粮送到临川去。"说罢匆匆去了。
插上门,父亲又把信看了一遍,半天不吭声。
"临川多远呀,插上翅膀,三天也飞不去。"我娘在一旁说。
"你话咋这么多?"父亲瞪了她一眼,"这是给咱抗日政府送粮呢。"
我娘便不再吱声,张罗着端饭,一锅玉米面糊糊,一碟咸菜。父亲盛了一碗,太稀,用筷子捞稠的东西,没夹起,是映在碗里的鼻子。他抬眼看我娘,"存粮不多了?"我娘叹口气,"还能将就几天吧。"父亲迟疑了一下,"你抽空回趟娘家,看能不能再挪借点。"我娘背过身去,良久无语,再转过来时,眼睛早潮湿了。父亲看着我娘,"挺过这个冬天就好了。"稀里哗啦喝了两碗,便要出门。
"又出去?"我娘问。
"开个会,议议明天谁去。"父亲淡淡地说。
我娘追出几步,"让九孩去吧,他比你身子骨壮。"
一直到大半夜,父亲才回来。我娘从被窝里探出头,"九孩答应去了?"
"想想还是我去吧。"父亲瓮声瓮气地说,"灾年筹这点粮不容易,别人去了我心里不踏实。"
醒来时,天都蒙蒙亮了。
一股香味从灶间散出来。父亲走了进去,见我娘在忙着烙玉米面饼子,不由一愣,"你倒舍得?"
我娘剜了他一眼,将烙好的两个饼子用麻纸一包,塞进了他怀里。
父亲挑着粮离开了村庄。
上路没多久,空中飘起了雪花沟沟峁峁都白了。
那边有棵歪脖树,树下堆着个坟丘,此时戴了顶白帽子。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村长",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了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了。开公审大会那天,沟谷里人山人海。父亲当时是民兵连长,负责维持秩序,就立在赵明身边。那人朝他这边看了一眼,嘴唇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那年赵明才32岁。
父亲的目光在坟丘上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又看到了赵明笑眯眯的样子。赵明爱说笑,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还喜欢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唱得很带劲,很好听。
父亲心里说,"你先歇缓吧,等我回来再看你。"
他继续赶路。
去临川有二百公里的路程。
走了半天,饥饿袭来。父亲舍不得吃掉这两个饼子,他需要它们紧贴肺腑、心窝。此时,它们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食物了,更是一个念头,一种安慰和支撑。
雪片子越来越急,越来越大,蝙蝠似的飞舞着。
下一个坡梁时,父亲也不知滑倒了多少次,可他不敢停留,爬起来,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听到有人在他耳畔唱起来。
眼前不由滑过了赵明的身影,"你跟着也好,跟着也好。"
天黑下来时,父亲进了一个村庄。
父亲把挑子放到一户人家的门楼下,拍了拍身上的雪,手自然而然探向了怀里时。他发现那两个饼子已经不知丢哪里了。
父亲浑身一激灵,心说得找个歇息的地方了,不然,饿不死也会给冻死。他迟疑着敲了敲身后那扇门,半天,有人隔着门板问他干什么。父亲一说事,对方也不吭声,脚步声腾腾腾远了。挨着又走了几家,同样吃了闭门羹。转了半天,总算找到一处破庙。庙里黑漆漆的,父亲划了根火柴,发现墙角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抽了几根点着。有了火,父亲心里亮堂了许多。他伸出手烤了一会儿,蓦地记起了什么,在秸秆堆里翻找起来。可是,他把那些秸秆一根根摸过了,也没摸到一根棒子。他蹲在那里,恨不得将秸秆都嚼了。
这时,他的视线被什么晃了一下,是一颗金黄的玉米粒!
父亲霍地跳起来,将那堆秸秆抱到一边,发现腾出的地方有几十粒玉米。"我的天呐!"他差点没蹦起来。他弯下腰,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一粒一粒拣起。扁担上缠着一节铁丝,他解下来,又把它们一粒一粒串起,然后,他把玉米串拿到火上烤。渐渐地,玉米粒变了颜色,发出"噗噗"的爆裂声,每响一下,父亲的心也跟着响一下,浑身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大了嘴,贪婪地呼吸着玉米粒散出的芳香。他吃得很小心,隔一会儿扔进嘴里一颗,又隔一会儿再扔进一颗,他嚼得很慢很慢,仿佛时间拉得越长,吃下的东西越多。嚼完最后一颗,他觉得有些口渴,跑到庙外捧了一捧雪,几口吞了下去。
在火堆前蹲了一夜,没等天亮,父亲就又动身了。
因为没休息好,父亲走起来,感到头重脚轻,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走了大半天,总算来到一个热闹的集镇。
看着集镇上的各种吃的。父亲咽了口唾沫,指着笼屉说,"没带钱,能不能先借我两个?"
"你挑着粮,倒跟我要?"老头哼了一声,端着笼屉进了屋里。
到后来,父亲总算从一个开杂货铺的婆婆那里讨了一个窝头,半碗稀饭。婆婆摇摇头说,"没见过你这种人,挑着粮讨饭吃。"父亲也顾不上回答,几口吞了那个窝头,又几口喝了那半碗稀饭。本想再跟她讨半个窝头。这时,赵明又在他耳畔说话了。"别磨蹭了,上路吧。"
父亲浑身一激灵,给婆婆鞠了个躬,挑着担子上路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赵明的声音一直跟着他。
傍晚,父亲又到了一个村庄。
这一次,他打消了借宿的念头,直接在村外的破庙住下了。他去村里讨得两个拳头大的山药蛋,不等烤熟就大口吞吃起来。
吃过了,还是感觉饿。他忽然嗅到了玉米的气息。他慢慢直起腰,死死盯着面前的粮袋子,再也移不开了。"你可真是个死人啊,咋不抓一把玉米烤着吃呢。"
"你不能,这可是军粮啊。"有人在他耳畔说。他的手火烫似的缩回来。
父亲被击垮了,手一松,玉米粒"哗"地落进了袋子。
父亲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粮袋子了,睡意渐渐向他袭来。恍惚中,赵明来了,还是那个样子,笑眯眯的,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
父亲也笑了,"赵明啊赵明,我知道你一路跟着我。"
"不跟不行啊,我怕你犯错。"赵明说。
"你知道我的品性,不会犯啥大错的。"
"人就怕鬼迷心窍啊,迷住了就会栽跟头。"赵明说着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
父亲蓦地醒了。这一醒再睡不着了,又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柴,烤了烤,挑起担子摸黑上了路。
半下午时,临川县城已在眼前。
父亲刚要进城,竟然遇到区上的通讯员。父亲不由眼一亮,"你咋来了?"
"抗日政府转移了,区长让我通知你回村待命。"
"你有没有搞错?"父亲咆哮。
"王村长,你还是回吧,这是命令。"
父亲盯着他问,"县政府往哪里走了?"
"有可能去了顿村。"通讯员说。
父亲看了他一眼,挑起挑子,匆匆地奔着顿村去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耳畔又响起了赵明的歌声。
据我父亲讲,等他到了顿村,有人告诉他县政府刚刚迁走。后来的事就艰难多了,他一边乞讨一边寻找,从冬天一直找到春天,又从春天找到夏天,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完成了任务。等他挑着一副空挑子回到村里时,已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早打完了。那天路过赵明的坟丘,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在那里一直坐了很久。
"你这死鬼啊,伴了我一路,也该歇歇了。"他对那座坟丘说。
后来父亲站起身时,发现对面添了一座新坟,碑上刻着"抗日村长×××之墓"。那正是他的名字。 他蓦地愣在那里,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1)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探究小说题目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3)末段画线句子的"泪水"里包含了"父亲"哪些情感?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小题。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 丁立梅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了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一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颗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选自《读者·原创版》)、请选择文中母女相处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文加以概括。
、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笑和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着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这句中两处“笑”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第六段中“我”为什么“突然有泪想落”?、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链接材料:你知道如今的孩子内心都在想什么吗?他们将一向管着自己的父母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互相商量着如何让父母不好过。居然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寒冬里穿很少的衣服,吃很多的冷饮,冻到生病,让父母既花钱又担心,急死他们。我转述给别的母亲听,无一不冒冷汗。父母亲用心血辛苦养大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究竟是他们的过错,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
(摘自一位家长的博客)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小题。
昆虫?间谍?/ 惟真
①还记得日本科幻游戏《昆虫大战》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也要变成现实。据报告,美国科研人员要建成一个动物间谍反恐部队,派一批千奇百怪的虫子上前线。
②最早人们仅仅利用昆虫来运载超微型电子装置。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用飞机把臭虫撒在北越的丛林中,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嗅着汗味爬到越军官兵身上吸血时,它背上的超微型发射器就发出信号,美军的轰炸机就按着臭虫发出的信号进行轰炸。
③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开发出多种传感器,然后将其安装在幼虫体内。随着幼虫的成长,这些探测器与昆虫自然结合,成为昆虫身体的一部分。科研人员称这种间谍为“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许多优势。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昆虫在环境中可以分泌各种激素,由腺细胞所分泌出的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构成。激素能引起同类昆虫的共性行为,使同类“兄弟姊妹”齐聚一堂,以此可以蒙蔽对方的视线。
④最适合作间谍的昆虫应属甲虫,如天牛、象鼻虫以及金龟子等。原因有三:首先,甲虫外部裹着一层“铁甲硬壳”,耐蚀、耐晒、耐风雨,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其次,甲虫体积很小,不会被敌方轻易发现、怀疑、捕捉,可以算是最可依赖的“隐形杀手”。更重要的是,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其反应的灵敏度堪称昆虫界第一。远在50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发生森林火灾,它都能敏锐地侦察到,从而早早逃离。
⑤蟑螂全身布满人眼难以看见的绒毛,这一特征使蟑螂的反应十分灵敏,具有闻风而逃的本领优势。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遥控蟑螂”,他们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以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以便自由控制蟑螂,使之左转右动,前爬后跳。摇控技术让它既能深入恐怖分子的餐桌宴席,发挥反应灵敏,闻风而逃的本领,又能随时随地迅速侦察到恐怖分子的行动轨迹。
⑥科研人员现在还研制出了“人造昆虫间谍”遏制恐怖活动。西方某国研制出一种人工苍蝇,仿照了苍蝇的生物特性,并安装了一套完整的窃听收发装置。像真苍蝇一样,这种人工苍蝇不仅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叮在不易被人发觉的地盘进行窃听,它的飞行方向还可以用无线电遥控,使它在完成窃听任务后再返回基地。
⑦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制成了一个蚂蚁状的人造昆虫,用来对付敌方的电子战系统。它们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平时无声无息,一旦战事爆发,通过微型遥控装置可以诱发它们群起而攻之,从而导致作战指挥系统瘫痪。
⑧科研人员认为,昆虫能做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它们为人类服务的潜在应用范围极其广大。
(选自2009年第8期《生命科学》,有删改)、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 昆虫间谍技术的演变过程 |
应用该技术领域的昆虫 |
该种昆虫在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
| (1) |
臭虫 |
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 |
| 生物混合体昆虫 |
甲虫 |
甲虫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 |
| (3) |
||
| 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堪称第一 |
||
| 遥控蟑螂 |
蟑螂 |
(4) |
| (2) |
人工苍蝇、人工蚂蚁 |
人工苍蝇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不易被人发觉;人工蚂蚁可以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 |
、文章以科幻游戏来开头,有什么作用?
、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几乎”的表达效果。
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昆虫间谍,主要说明了昆虫间谍对人类的威胁。 |
| B.“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嗅觉发达,外表与同类差别小,分泌的激素能引起共性行为蒙蔽对方的视线的三大优势。 |
| C.“遥控蟑螂”之所以能左转右动,前爬后跳,是因为科学家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用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从而摇控操纵它。 |
| D.本文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平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阿 明
① 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
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
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
B.自卑的意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 冷静的剖析。 |
| 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 |
|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 |
、第② 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3 分)
、选文第③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2 分)
(二)记叙文阅读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
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
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
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⑨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
(2).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
.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
|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
|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
|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
.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
(三)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5—18题。
足球三味
肖复兴
⑴看世界杯,其魅力不仅仅是看客观的比赛,而是宣泄你主观的感受与想
象,如果客观的比赛和你主观的感受与想象相差太远,你便觉得看的比赛犹如死鱼一样毫无生气;但是,如果客观的比赛和你主观的感受与想象吻合在一起,便会迸撞出漫天纷飞的焰火,点燃起你看球的快感。瑞典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战,虽然0︰0平局,却就是这样的一场激情四溢的比赛,真可谓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三味,至今让我回味。
⑵整个世界都上演着恃强凌弱的“狼和小羊”的正剧,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口只有110万,地盘赶不上北京的三分之一大,那样小的一个国家,名不见经传,弱小得如同一抹豆芽菜,却偏偏让北欧老牌劲旅瑞典队穷奔死跑90分钟而无计可施,而垂头丧气,而一次又一次的无可奈何地无功而返。这是多么让人痛快的事情,凭什么罚掉一个人在如此不平等的条件下就得举手投降?凭什么骑自行车的就得给开“大奔”的让道?_________?那些平日里志在必得、器宇轩昂的大腕、大佬和大人物们,也尝尝伊索寓言中高高的骆驼弯下腰来屈尊从低矮的门中走过去的滋味吧。此其一味也。
⑶如果不是正牌门将杰克开赛哨前几分钟意外受伤,一直坐在替补席上的希
斯洛普难有如此登台亮相的机会。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意外成全了希斯洛普,让他有了机会英姿飒爽地扑出几乎命中的险球,让瑞典人26次焦灼不堪的射门,一次次化为了无用的零。意外,从来都是世界杯上演的好戏,也是人生的难得的馈赠。对于我们平淡的人生,对于我们庸常的日子,对于我们没有权势没有门路的平民而言,多一点这样的意外,等于多一点机会,多一点平等,多一条生路。此其二味也。
⑷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教练本·哈克。在临终场前十分
钟的时候,在瑞典队一次次大兵压境强攻大门险象环生而频频告急的时候,他抱着胳膊冲场上他的队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样的镜头,犹如面对率领大兵压境的司马懿的诸葛亮。事后,他这样解释他的这个让我难忘的笑容:“那个时候,我希望队员从我的笑容中得到启示,即使我们现在丢球了,我们也已经胜利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很感动。对于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注重数字指标等物化的表面一切而不注重精神的现实而言,老本·哈克的微笑,是他执教的艺术化,他将足球的哲理温婉地告诉给了我们。此其三味也。
⑸一场好球,如一首好诗,给予我们回味的东西总会很多。
(命题人有删改) .作者看世界杯品得的“三味”,请你概括出另外的“两味”。
(1)______
(2)多一点意外,等于多一点机会,多一点平等,多一条生路。
(3)______.请为第②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凭什么罚掉一个人在如此不平等的条件下就得举手投降?凭什么骑自行车的就得给开“大奔”的让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所以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摘出两个句子,并具体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⑴ 比喻句: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
⑵ 比喻句: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体会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假如你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名场上队员,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给我的启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