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第1~3题。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2.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
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题写在同
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