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三年,吴楚反 ①。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 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 ③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④。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 ⑤,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 ⑥ 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 ⑦ ,召条侯 ⑧ ,赐食。独置大胾 ⑨ ,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曰:"此怏怏者非少主 ⑩ 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宫中。⑧条侯:指周亚夫。⑨大胾(zi):大块的肉。⑩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
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
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
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帮帮你:便:①有利,适宜;②有利的时机;③熟悉,擅长。 宜:①合适;②应该;③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②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 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1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潇湘 |
极:到达 |
|
B.薄暮冥冥 |
薄:迫近 |
|
C.春和景明 |
景:景色 |
|
D.沙鸥翔集 |
集:停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山不加增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辍耕之垄上 |
|
C.以残年余力 |
何以战 |
|
D.其如土石何 |
屠自后断其股 |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乙)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②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③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⑥,国焉得无亡乎!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①升概,这里是指用器具量酒。②县,通“悬”。③迓(yà),迎接。④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涂阤(zhì),(木板周围的)泥崩塌。⑥壅,堵塞、蒙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③而狗迓而龁之
④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③,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②中:内廷中。③体:体范,规矩。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以怪之矣
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3)翻译下面句子。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4)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
(2)画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