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孝景三年,吴楚反 。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 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 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 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 ,召条侯 ,赐食。独置大胾 ,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曰:"此怏怏者非少主 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宫中。⑧条侯:指周亚夫。⑨大胾(zi):大块的肉。⑩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

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

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

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帮帮你:便:①有利,适宜;②有利的时机;③熟悉,擅长。

宜:①合适;②应该;③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②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在必醉:
环堵萧然:
⑶短褐穿结
⑷以此自终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
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亭午:⑵沿阻绝溯:
飞漱其间飞漱:属引凄异属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示
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
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
三峡的美,美在,美在
下列两则材料都在描写水的特点,请具体分析它们在描写的角度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
材料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材料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4小题,1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各组划线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恒亡险而民附
B.舜于畎亩之中野芳而幽香
C.生忧患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D.曾益所不能惧不已也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个人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B.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C.就国家而言,“死于安乐”中“安乐”指的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D.本文语言气势磅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饿其体肤。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
暮冥冥《岳阳楼记》
⑵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⑶公将之《曹刿论战》
⑷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
⑸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4小题,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世耕隶,属于。 B.然众人矣泯,消失。
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 D.贤于材人远矣材人,有才能的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