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 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 ,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 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 ,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 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⑥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墙。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上自 军劳:         

②亚夫乃传言开 门壁:         

③各 三千人将:         

④不如 春深入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我师焉

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此之谓乎

B.不逾矩

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

D.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何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狼得骨止

(蒲松龄《狼》)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

(4)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列举事例

运用排比

运用对比

《鱼我所欲也》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把“①  ”与“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守城方得“地利”却“③  ”的事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必先苦其心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④略无慕艳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