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好器材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在 。
(2)实验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 刻度处,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 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将一个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了,用这种方法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 。
(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离开了光屏的中央,将凸透镜向 移动,烛焰的像就可以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央。
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简、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
C.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
E.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
(1)将A补充完整。
(2)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4)若V1,V2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
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g、178g、356g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每次都用盛有30cm3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m/g |
体积V/cm3 |
比值(m/V) |
|
铜块1 |
89 |
10 |
|
铜块2 |
178 |
20 |
|
铜块3 |
356 |
70 |
(1)铜块1的比值是
(2)小亮在计算质量与提及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数据测量有错误,这个数据是(填该数据的数字和他的单位)。
(3)小亮思考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帮小亮指出该错误产生的原因:。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
① |
② |
③ |
液体的体积/cm3 |
16.5 |
35.0 |
40.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
21.4 |
39.9 |
m |
(1)该液体密度是 kg/m3;(2)m=g .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从所得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关系;
(2)甲、乙两种物质中,物质的密度较大.
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如图,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左/右)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该被测物质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