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根据下面选段,简要分析。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碌的蜜蜂身后,偷偷向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1.在乡村酒店饮了几杯酒,林冲觉得身上暖和了,便买了一葫芦酒和一些牛肉,冒着风雪,飞也似的向草料场奔去。
2.林冲来到草料场,只见两间草房已被大雪压倒,这时天色已黑,林冲想到买酒时路上见到的古庙,便想去那里暂宿一夜。
3.林冲来到古庙,只见墙壁破败不堪,他用一块石头顶住门,然后坐下来,慢慢饮酒吃肉。忽然,听得外面噼里啪啦地爆响。



4.林冲从门缝向外观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他拿了花枪,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便伏在门边倾听。
5.林冲听出原来是高太尉派陆谦、富安和差拨来陷害他,不由得心头怒火万丈,大喝一声,冲出门外。
6.三人见是林冲,慌忙逃走,林冲紧赶几步,一枪刺倒差拨,又一枪结果了富安,翻过身来,抓住陆谦丢在地上,直取他的性命。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1》。连环画讲述的2的情节,反映出了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后来,连冲毅然投奔了梁山。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3的主题。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名著阅读。
⑴选择以下对《三国演义》情节及描述错误的一项:()(2分)
A、“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刘备、诸葛亮、刘禅。
B、有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好汉,他是刮骨疗毒面不改色的关云长。
C、“三英战吕布”讲述的是: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夏侯渊、夏侯霸、夏侯敦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现用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⑵下面两个情节出自《三国演义》,请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60字左右)
A、刘关张桃园结义 B、张飞大闹长坂桥
我选

名著阅读(10分)
⑴看描述,选人物。(请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观音B虎妞 C孙二娘 D 阿廖沙的外祖母
她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

② 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性格乐观、善于讲故事,对待穷人和弱者都以自己仁慈的胸怀加以保护。
散挽一窝丝, 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 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 赤了一双脚。

④她拥有一家祖传的黑店,“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令人恐怖之至;平时“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怒时“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⑵看名著,补情节。
鲁滨逊在岛上生活年,他靠自己搭建房屋 、、采集野果、制作器具,在荒岛上建立起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王国。
⑶读名著 ,写感受。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2月贝多芬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1806年,不幸再次宠幸他, 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 欢乐颂》。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从贝多芬的生平简介中,你读出他的什么精神?

读下面的评论,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1)它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___________》
(2)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深刻地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为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_________》
(3)它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_________》
(4)它是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写出了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趋势。 《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