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
(2)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反射时, 。
(3)实验中,观察到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小明同学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了如图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图甲是控制两球的 相等,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
(2)图乙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
(3)由甲、乙两实验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 (选填“有”或“无” 关。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
小芳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但稍作思考之后,就将电路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她这样改进有何好处? 。
在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 、 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次数 |
|
间电阻值 |
1 |
0.80 |
5 |
2 |
0.60 |
10 |
3 |
0.48 |
15 |
4 |
0.40 |
20 |
5 |
0.34 |
25 |
6 |
0.30 |
30 |
(1)小芳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 。
(2)小芳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芳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3)正确操作实验后,小芳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请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
表2
电流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电阻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答出一条即可)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小的电路,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电源电压为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线完成后,闭合开关 前,甲图中滑片 应该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 (选填“上”或“下”
(3)小明闭合开关 ,移动滑片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始终为 ,其故障原因是小灯泡 所在的支路发生 (选填“短路”或“断路”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片 的位置,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为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