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一轻弹簧原长为 ,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固定直轨道 的底端 处, 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 处,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 点, 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 的小物块 自 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 最低到达 点(末画出 , 随后 沿轨道被弹回, 最高点到达 点, , 已知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取 )
(1) 求 P 第一次运动到 点时速度的大小。
(2) 求 运动到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 改变物块 的质量, 将 推至 点, 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处水平飞出后, 恰好通过 点。 点在 点左下方,与 点水平相距 、竖直相距 , 求 运动到 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 P 的质量。
节日燃放的烟花弹射到最高点爆炸散开形成多彩绚丽的景色,给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在2010年除夕夜的重庆某地,某人在观看竖直发射的烟花时,看到烟花爆炸时的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0,看见爆炸到听见爆炸声的间隔时间是1.5s,设烟花燃放点与观察者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忽略光在空中传播时间和观察者高度.(己知sin530 = 0.8,cos530 = 0.6,声速vo = 340m/s,g = 10m/s2).求:
(1)烟花燃放点与观察者问的水平距离;
(2)烟花爆炸点距地面高度;
(3)烟花弹射离地时的速度.
如下图所示,A为一具有光滑曲面的固定轨道,轨道底端是水平的,质量M=40kg小车B静止于轨道右侧,其板面与轨道底端靠近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0kg的物体C以2.0 m/s的初速度从轨道顶紧贴光滑轨道滑下,冲上小车B后经一段时间与小车相对静止并继续一起运动。若轨道顶端与底端水平面的高度差为0.8m,物体与小车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0,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
(1)物体C冲上小车时的速度;
(2)物体C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速度?
(3)保证物体不从小车上落下,小车至少多长?
(1)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5J。是气体对外界做了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了功?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长为s,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滑下,在由A滑到底端B的过程中,求:
①重力的冲量是多少?
②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量是多大?
模块3-5试题
(I)首先提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首先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A.电子的发现 | B.质子的发现 |
C.中子的发现 |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
(II)介子由两个夸克构成,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研究介子可通过用高能电子与其发生弹性碰撞来进行。由于碰撞过程难于分析,为掌握其主要内涵,人们假设了一种简化了的“分粒子”模型。其主要内容为:电子只和介子的某部分(比如其中一个夸克)做弹性碰撞。碰撞后的夸克再经过介子内的相互作用把能量和动量传给整个介子。“分粒子”模型可用下面的简化模型来阐述:一个电子质量为m1,动能为E0,与介子的一个夸克(质量为m2)做弹性碰撞。介子里另一个夸克的质量为m3,夸克间以一根无质量的弹簧相连。碰撞前夸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然长度。试求:
(1)夸克m2与电子碰撞后所获得的动能
(2)介子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以弹簧弹性势能形式代表的介子的最大内能。
模块3—4试题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
B.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人,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 |
C.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 |
D.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则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 |
(II)平行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斤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甲所示,发现只有P、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则玻璃球对a光的折射率为,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a、b两种色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vavb(选填“>”、 “<”或“=”)。
(III)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乙所示,质点P此时刻沿一y运动,
波速为5m/s,那么
①该波沿(选填“+x”或“-x”)方向传播;
②图中Q点(坐标为x=7.5m的点)的振动方程y=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