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
B. |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C. |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D. |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B.井田制得以恢复 |
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