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城乡差别的扩大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结束后受打击也最重,这主要说明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少 |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
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原因是
A.洋务企业产生的利润的刺激 | B.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
C.甲午战争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 | D.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当是
A.《天王送子图》 | B.《洛神赋图》 | C.《清明上河图》 | D.《步辇图》 |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 B.有教无类 |
C.学而不思则惘 | D.因材施教 |
1894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的直接原因是
A.日军侵占中国的属国朝鲜 |
B.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军 |
C.日本人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
D.日本突袭中国运兵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