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末国歌歌词:巩金瓯①,承天帱②,民物欣凫藻③,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④,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於斯万年, 亚东大帝国!……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1911年)
民初国歌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⑤, 民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1月)
——转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释】①金瓯:指疆土完固。 ②天帱(dào):指其恩德。
③民物:泛指人民、万物、凫(fú)藻:指嬉乐的境界。 ④熙皞(hào):恰然自得。
⑤五色旗: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横列组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首歌词的意境,提取历史信息并说明。要求:结合史实准确,对比角度合理,意境解释恰当。

学习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后,宜昌市某二中晓明同学结合最近看过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设计了一道辨析题,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上加以辨析: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一天,雅典公民帕罗蒂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昆塔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设立雅典最高法院——由十将军组成的“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制定“陶片放逐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有多处与史实有误之处,请从其中找出,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请回答:
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察举制和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选官制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什么是察举制?什么是科举制?分别是何时开始实行的?
(2)科举制和察举制相比,有哪些历史进步性?
(3)科举制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