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罗马法 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派别
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洋务派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要求变法维新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领袖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回答:
1、请写出表格中序号对应的内容。
2、阅读表格,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这些派别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3、综合分析近代不同派别为达到共同目标追求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分)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
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在一个我们必须竞争每一个机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
这样做。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4月28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它被列入同年6月28日通过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由于美国政府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也就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4年9月28日~1935年2月23日,国际联盟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1924~1942年,先后有17个国家退出国际联盟。
——根据“百度词条”编
材料二由于英国和法国早期对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一一个警察,还是一个调停者——有分歧,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机制。因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实证明国联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态。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吧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国际联盟存在什么缺陷?
(2)根据材料一、三,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3)举两例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在处理国际事务也带有不公正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远东国境,根据斯大林的指令,已经用钢筋水泥加固,并且由勇敢的拥有优良装备的远东苏军和强有力的太平洋舰队守卫着。党以及政府除了完成这种难于攻破的防卫态势外,还对远东地区的农业交通、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异乎寻常的开发。
——1936年11月11日苏联真理报社论《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胜利》
材料三 1935年5月,日本开始在中蒙边境不断向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挑衅。为了使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法北进苏联,苏联加强对华援助。……1941年4月13日,苏联为了避免同日本冲突,与日本在进行九个月讨价还价之后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又一次拿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条约签订后,苏联对中国的秘密援助也在不断减少,并逐步趋于停滞。而且,苏联为了遵守条约,迟迟没有对日宣战。只是到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时,为了争取实现与英、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才对日宣战,与日本进行了20多天的正式战斗。
——朱学勤编《世界全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在远东地区作了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从减少到最后停止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在二战中的行为。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