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 【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 思乡怀人诗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S分)
诉衷情①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画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相思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
(1)词的上阕,作者如何创设了一种寂寞凄凉的气氛?(3分)
(2)词的下阕,重在抒情。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不堪独自步池塘、不敢面对鸳鸯?(2分)
(3)“蛩声悄画堂”一句,与“蝉噪林逾静,鸟呜山更幽”有异曲同下之妙。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馀干旅舍
唐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宿洞霄宫
宋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两首诗歌写的都是秋景,但景物基调却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的结尾在艺术技巧上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本诗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⑵本诗意境“静谧而不死寂”,请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
答:

⑵全诗是如何扣住题目的“晚”字来写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