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
B. |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
C. |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
D. |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诗歌鉴赏。(4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歌描写哪两个季节的柳?各有什么情态?(2分)
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柳的不同情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诗歌鉴赏。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风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2分)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选出对《早行》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意境高远。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味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
B.诗人穿上“驼褐”,其上路之早可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而星斗分外明亮则反衬天色之暗。 |
C.“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 |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斌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锐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_。(2分)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
B “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
C “为赋新词”的意思是写出新赋新词。
D “强说愁”指的是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诗歌鉴赏。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一二句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看似与前两句不协调,却深得后人赞许。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