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识记·时间秩序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吞、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如下图)。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合序轮回,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一)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吞,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liào( )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立春日有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啖吞饼、生菜,帖‘宜春’二字。”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沧( liào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看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上,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明人《遵生八笺》亦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右图为丰子恺绘立夏的画作。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 孟夏 ② 盎然

2)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分别反映春季和夏季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立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秋,甲骨文像长须长足的蟋蟀(如下图)。造字本义:天气转凉。蟋蟀出现的季节。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尔雅》:“秋为收成。”《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1)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

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作、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B.

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C.

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上,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D.

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四)立冬

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诗有句:“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古人编写的七十二候,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每5天为一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唐代李白有《立冬》诗云:“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水冰地冻,“雪”往往是古代咏冬的诗文里常见的意象。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雪”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毛泽东

《沁园春·雪》

互文,写寒冬雪景,气势磅礴,境界阔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即景抒情,云遮雪塞,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义庆(编)

________________

比喻,喻雪飞扬之态,轻盈之雅。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

《卖炭翁》

景物描写,写雪后卖炭路途之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岱

《湖心亭看雪》

间接描写,描绘雪后雾气弥漫,天地浑然难辩的景象。

雾凇沆砀,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

《江雪》

写雪景,却没有“雪”字,凸显空灵之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按照提示,用简洁的语言给“电子贺卡”下个定义。(所填字数不超过30字)
你喜欢我--电子贺卡吗?我可是一个网络新宠呦!与纸质贺卡相比,我更加生动、便捷、有趣。我不但可以凭借文字、画面、声音、动画的优势来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网络让我的奔跑速度更快,而且,也更环保、更节省物力和财力呦!
电子贺卡是。(所填字数不超过30字)

请结合下面一段内容,分点概括毛泽东眼中的康熙皇帝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每点不超6个字。
在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谈论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实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的另一个伟大贡献,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毛泽东讲了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即使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毛泽东的这一番议论,使老舍大为惊讶。毛泽东对满族和康熙皇帝的评价,始终装在老舍的脑子里,它成了老舍晚年主要思索的课题。

听话要听音,说话要得体。请完成下面的口语交际。
有位初出茅庐的记者登门采访总统的母亲,问他儿子是否像他自己表白的那么诚实。母亲答:“是的,除非不得已而善意撒谎。”记者请她举个例子,她笑了:“你还记得刚才进门时,我对你说:见到你很高兴吗!”
划线处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完成后面问题。
  农民工——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群体。在工厂车间,在建筑工地,在垃圾处理场内,在鲜花盛开的花圃中……到处都有农民工的身影。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学校举行了“关注农民工”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15字以内)
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几句话表达对农民工的赞美之情。请仿造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农民工,你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城市高楼的森林;你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一”节前夕,学校将举办一台“关注农民工”的文艺晚会,校领导和全体师生一起参加。假如由你担任主持人,你将准备怎样的开场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