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素湍绿潭(duān) |
B. | 飞漱其间(sù) |
C. | 饮少辄醉(zhè) |
D. | 觥筹交错(gōng) |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 a.沿溯阻绝( ) b.绝𪩘多生怪柏( )
绝:
A. |
隔断 |
B. |
独一无二 |
C. |
极(高) |
D. |
气息中止 |
②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b.临溪而渔( )
临:
A. | 到 |
B. |
居高面下 |
C. |
将要 |
D. |
照着字画模仿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答题。 (共11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谒:拜谒。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字意思有误的一项()
A.沿溯阻绝。 绝:消失 | B.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
C.不以疾也。 疾:快 |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
B.甲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乙文作者用对比手法突出巫山神女峰的纤丽奇峭,尤其是晴天丽日,更显奇幻多姿。 |
D.甲文郦道元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重点突现三峡不同季节的水之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三省吾身()曲肱而枕()一箪食()、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说:愠:罔:笃: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加点字含义。
⑴选贤与能__________⑵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
⑶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⑷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解释下列虚词含义或作用。
⑴为: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 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一句表达内涵相同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手?”
(选自《列子•汤问》)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东:东方。 |
B.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距离 |
D.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B.何为者也 |
C.缚者曷为者也 | D.为其来也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
B.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
C.宇宙无限,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
D.要大胆挑战权威的思想、学说。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