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同学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特点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图,来测量某一定值电阻 的阻值。实验操作如下:
(1)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闭合开关 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滑到最____端(选填“左”或“右”);
(2)闭合开关 ,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到某一值,如图(乙),电流表读数为____ ;
(3)保持(2)中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 ,调节电阻箱R,当阻值为 时,电流表示数与(2)中显示数值相同,则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 。
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______g,塑料球的体积V______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
______g/cm3.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通过观察圆柱体对沙面的凹陷程度来进行研究。实验分成了三组,实验中发现各大组沙面的凹陷程度不同,但每一大组的3次实验中沙面的凹陷程度却相同。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已知ρ铜=8.9×103㎏/m3ρ铁=7.8×103㎏/m3)
实验组 |
实验序号 |
材料 |
高度h/cm |
底面积S/cm2 |
沙面的凹陷 程度 |
一 |
1 |
铜 |
20 |
10 |
最大 |
2 |
铜 |
20 |
20 |
||
3 |
铜 |
20 |
30 |
||
二 |
4 |
铁 |
20 |
10 |
较大 |
5 |
铁 |
20 |
20 |
||
6 |
铁 |
20 |
30 |
||
三 |
7 |
铜 |
10 |
10 |
最小 |
8 |
铜 |
10 |
20 |
||
9 |
铜 |
10 |
30 |
请你分析:
(1)同学们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因素有关。
(2)比较同一组的3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和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
(3)比较一、二两组的6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圆柱体高度相同时,越 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比较一、三两组中的1与7(或2与8或3与9)的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圆柱体材料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归纳以上你得出的结论:
。
(6)你能否根据P=F/S,从理论方面推导出与实验结论相一致的结论?
答:
某同学想测出一块玉石的密度,他采用了如下方法:
(1)如右图甲用细线拴住玉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所受重力,这时弹簧秤示数是_______N,从而可计算出玉石块的质量。
(2)如图乙所示让玉石块完全浸入水中,从图中弹簧秤的示数可计算出玉石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N。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玉石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N;被排开水的体积是m3;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计算出玉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4)请你举出生产或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例:
。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
D.小卡片容易扭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