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防疫神器“健康码”
①一张巨大的由算法引擎织成的细密的网,是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传播的另一大利器。到了新冠肆虐的第三个年头,这个数字防御长城已趋近完善。
②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每个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调取一张健康码。这是在红黄绿间变化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三种颜色在后台由大数据算出,提示持码人不同的感染风险状态。不同地方的健康码还展示不同的其他信息,有的展示照片,有的提示行程,还有的标识着打了几针疫苗,为防止截屏伪造,大多数都嵌入动画和定时刷新。
③除了对外展示感染风险,健康码还负责采集更精准的位置信息。中国遵循“动态清零”政策,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出行和潜在的病毒传播负责。在大多数城市,当你出入公共场所,会被要求在门口扫码登记,而手动的扫码登记,比被动的手机基站定位误差更小。
健康码的数据收集逻辑
④疫情阴霾下,健康码的后台服务器是永不停歇的大脑,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健康状态。每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字节的方式存储于健康码的服务器中,并随着防疫政策和疫情形式的改变不断刷新,当居民出示健康码时,只是从后台调取这个状态,并显示为不同颜色的二维码。
⑤二维码于20多年前由日本人发明,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成为近几年移动设备上最流行的编码方式,它比传统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
⑥健康状态经由哪些数据判定?李可顺介绍,健康码背后包括四大数据,第一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第二是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比如体温及当前症状;第三是行程数据,既包括通信管理部门协调运营商提供的手机信令位置,也包括铁路和航空交通出行数据,以判断是否到达过风险地带;第四是由卫健疾控部门提供的就诊信息,及判断是否与确诊者有交集。
⑦在健康码的运营过程中,防控部门主要关注重点人群。其中包括通信管理局推送来的与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的“时空伴随”人员、社防办排查推送的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以及卫健系统推送的确诊人员或密接和次密接人员。重点人群被分成高风险人员和中风险人员,获得这些人员信息后,健康码会响应,并与省社防办联动,开启进一步的排查和处置。
⑧防疫变得越来越精细化。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风险范围进一步缩小。“时空伴随”主要靠手机信令来定位。它的规则是,在方圆800米的范围内,与风险人员的手机信令共同停留大约10分钟时间,就会判定可能会有接触,会被标记为风险人员的时空伴随人员。最终的目的是减少了防疫扩大化,将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
⑨尽管目前各地数据已共享至全国统一平台,但仍是以省为单位在服务器后台分析数据。在重点区域,则不断通过刷新,来更新每个人的最新动向与健康状态。刷新频率和当地是否存在疫情传播风险有关。就像我们刷网页,刷新是耗流量的,就得花钱,所以,如果没有疫情刷新就慢,如果在重点区域就会不断刷新,监控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像是上海浦东机场这类出入境人员较多的地方,每人信息的刷新应该“特别快”。
⑩在大多数地方,除了要亮健康码,还需要亮出行程卡。行程卡是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判断人14天内的行程,如果有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区,城市名称上会用星号来标识。行程卡是为了更精准地定位。疫情之下,健康码给人员流动提供了保障,让人们能安心复工和通行于公共场所。健康状态掌握在政府手里,假如有感染风险,马上就能定位到此时此刻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网格化的处理,有一整套响应机制和流程。
(整理自2022年1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稿)
(1)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健康码是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传播的另一大利器。 |
B. |
健康码不只包含健康信息,还有个人的户籍信息、行程数据、就诊信息。 |
C. |
健康码刷新频率和当地是否存在疫情传播风险没关系,只和当地的通讯信号强弱相关。 |
D. |
疫情下,行程卡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给人员流动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人们复工和通行。 |
(2)根据选文内容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健康码不仅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对低风险地区也会全域关注。 |
B. |
健康码在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C. |
未来健康码还将可能富集更多功能,比如医院就诊、抢险救灾。 |
D. |
健康码是疫情下的特殊产物,必将随着疫情结束而结束其历史使命。 |
(3)健康码在疫情下已持续运营近三年。健康码的运营还有哪些值得改善的地方?列举一例,并请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
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荼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荼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嫩度差、锋苗少、、香气淡、滋味杂、,是劣茶。
③有了好荼,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阅读第②段,完成填充:
反之,、嫩度差、锋苗少、、香气淡、滋味杂、,是劣茶。第③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它是21世纪的饮料之王。 |
B.中国茶有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差别很大,选择方法不同。 |
C.选用茶具宜讲究,多数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 |
D.中国茶艺博大精深,一般饮者较难达到这种境界,故需要普及。 |
下面一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后最为恰当?请说明理由? (5分)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
“选段放在第段后,因为请介绍一种你知道的传统中国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写给网虫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喽”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真的,转眼间你已16岁了,不再是那个“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了,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你以前对我下达的命令,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情,你都不太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如果你不高兴的话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了。
就像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而你却毫不领情,吃一顿饭的工夫可以“覆盖”我浏览十几个网站的时间,有时我还得费神为你把饭菜送到“回收站”。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我好不容易“制作”好的饭菜,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了。
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只有它了。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上网的时间。你却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前天的家长会上,你的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信息(还画个小企鹅)。不能说这些都是电脑惹的祸,至少你已经得了电脑综合征。就连你做题时,看见有下划线的地方,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用笔点一下。要知道无论你点几下,它也链接不出答案来!
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很大的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大道理我不说,每次说起你就会假装进入“睡眠状态”,只要一听见开机的声音,或是“猫”一叫,你就会“重新启动”又来了精神。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就连你说的一些话,我甚至要找个“金山词霸”来翻译一下。在我眼里,你有时是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是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适合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更不明白你那海量的“硬盘”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我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很想让你自由成长,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我怕我管太多了,影响你的“超频发挥”,可是不管又怕你“程序”出错。
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我吗?——这颗做母亲的心?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已经中了“I LOVE YOU”病毒,而且它已感染了我的“内存”,无药可救了。
好了,我知道你快放学回家了,今天就说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朋友,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你看了这封信,对你有所启发,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下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你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年××月××日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作者将电脑知识的常用概念巧妙地融汇到文章中,读起来风趣亲切。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读完文章后,说说书信包括哪几方面?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会有效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企业如人重在其神
张 真
①说起企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有人说,企业是赚钱的机器。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家园”;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平台”。有人说,企业是经济实体;有人说,企业是小小社会。
②依我之见,企业恰如人。
③企业如人,其形相似:人有貌别,企有行别;人有性别,企有品别;人有高矮,企有大小;人有胖瘦,企有盈亏。
④更重要的,企业如人,其神相近:人有高下,企有优劣;人有善恶,企有好坏。人的高下善恶,在荀子的笔下曾被描述为“四种人”,曰:“国宝”、“国器”、“国用”、“国妖”。这“四种人”,也恰如四种企业。
⑤一是“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式企业。这样的企业,言必信,行必果,始终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放在至高、至上、至大的位置。企业凝聚力强——近悦远来;产品辐射力大——内外闻名;利税贡献力高——遥跑前列,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⑥二是“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国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干得比说得好,往往是潜心做事,低调做人,不求“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网上有论,电视有影”,只求产品过得硬,企业日子好,员工幸福感强,能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能为国家多提供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的坚实基础。
⑦三是“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国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上懂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提供咨询、法律等服务,解人之困,帮人之难,助人之力,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危难中得到帮助,从而开始新生活,创造新业绩,是国家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⑧四是“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外表是“糖衣”,实际是“炮弹”。为了一己一企之利益,不惜牺牲大众消费者之利益,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谋财害人:把假品当真品、把毒品当营养品,诸如树胶变蜂胶、三聚氰胺毒奶粉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作”。
⑨企业如人,人有思维。思维的动力在于人的本性中有一种“人往高处走”的“基因”。往高处走,就要依据规律,科学发展。科学,是一门学问。没有老实的态度,没有求真的欲望,只想投机取巧,只靠花言巧语,也许能得势于一时,但永远难得势于一生,更难得势于子子孙孙。
⑩《汉书·司马迁传》中有句名言:“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企业如人,就要如人一样,生,要有一种精神:重文化、重品位、重境界;托,要有一种形体:重产品、重品牌、重名牌。毕竟,企业之“”需“”为基;企业之“”需“”而立。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分论点?
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依次填上“形”或“神”字。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中的词语?为什么?
没有老实的态度,没有求真的欲望,只想投机取巧,只靠花言巧语,也许(他们)能得势于一时,但永远难(不能)得势于一生,更难得势于子子孙孙。这篇议论文总体上采用的是哪种结构形式?请具体说明。
有人认为第⑨段应该移至原文的第③段之后做第④段,原来的第④段改为第⑤段,这样安排才能与第④段开头的“更重要的”这四个字的意思相吻合。你同意这样的改动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①(不超过10字);“有理趣”是指②(不超过20字);“有情趣”是指③(不超过15字)。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摘自《天池》2011年第1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文章开头一再写父亲要去桂林,再三追问之下才知要去桂林吃米粉。这样安排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吗?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