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下图)。
—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
(8分)追求民主、法制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
——《大国崛起》
村料二: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12月13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1689年后,它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2)材料二中美国政治权力结构是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的?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请举两例。(2分)
(4)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请再举一例。(2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图表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签订《南京条约》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你认为该博物馆建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博物馆
(3)分析材料四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特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材料中所指的“28年”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4分)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中期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4分)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
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
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
——(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8年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
材料三 “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 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存在着哪一种现象?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