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共促华夏先河焕新颜
暑期,港澳与大陆三地的中学生组成小记者团,联合考察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稻习性 海水稻喜温、喜光、喜湿,具有耐盐碱,抗倒伏、抗涝、抗病虫害等特性,施肥量小,生长时仍需大量淡水。 |
(1)出行准备:了解黄河基本概况。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流经了9个省区,最终在济南所在的_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简称)注入_____海。
(2)大河溯源:黄河源头位于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_____(填名称)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众多大河的水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小记者团参观了上游的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大型梯级水电站,切身感受到该地区__________(填地形特征),以及“母亲”馈赠给儿女们丰富的水能。这里的电力向东输送,与西气东输工程一样,使东西部地区实现经济效益和_____效益的双赢。
(3)探寻海水稻: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看,宁夏绝大部分属于_____填干湿地区)。港澳同学在宁夏平原寻访了袁隆平院士团队支持的海水稻试验田,被眼前大片稻田景象所震撼。港澳地区地狭人稠,工商业发达,包括粮食在内的_____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供应。
(4)保护鲤鱼:黄河鲤鱼是衡量黄河生态质量的标志之一。与下游相比,中游河段含沙量_____,影响鲤鱼逆流而上产卵。围绕黄土高原的_____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严守禁渔规定,黄河鲤鱼会时常进入大众视野。
(5)研学之思:活动归来,小记者团围绕“宁夏大规模推广海水稻种植”展开辩论。
正方:可以大规模推广;反方:不可以大规模推广。
表明你的立场,并说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提示:结合宁夏自然环境和海水稻习性作答)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强调,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有专家评论指出,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明确,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将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1)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宏伟蓝图目前遭遇了哪些短板?
(2)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3)请你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人民生活指标。
(4)请你辨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共同理想已实现,艰苦奋斗已过时。
材料一: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结合消费者对消费领域问题的反应,中国消费者协会决定将2012年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安全”。
材料二:3月15日,中央电视台 “3·15”晚会曝光麦当劳公司三里屯餐厅违规操作、销售超过保存期食品等问题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立即责成北京市卫生局进驻麦当劳三里屯餐厅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严肃处理。
材料三: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着力倡导诚信经营、维护诚信交易、促进诚信交易。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确定“消费与安全”年主题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3)请谈谈在你周边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问题(不少于二点)
(4)你能总结出一些有效避免买到问题食品的小常识吗?请试说二点
2012年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924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会前,代表们就网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形成无数条提案,递交人大审议;3月6日,代表们听取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11日,代表们听取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哪些观点?(不少于三条)
2014年两会召开在即,为宣传“两会”精神,某九年级①班成立了“新闻播报小组”,定期向学生通报“两会”信息,看到代表们积极代表人民的利益向大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决定围绕“我为城市建设服务做城市小主人”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⑴通过关注“两会”动向,九年级①班的同学打算向全校同学宣传我国政治制度,请你说说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⑵九年级①班同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我们在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⑶请你代表九年级①班全体同学围绕“我为城市建设服务 做城市小主人”向市人大代表写一封信,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做文明的城市小主人。
⑷通过这次活动你获得了什么?
2013年5月的一天,南京初一学生丁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相关图片被网友发到网上后,引起了网络热议。其实国内景区景点被刻字的事件并不罕见,甘肃敦煌壁画、长城、吴哥窟、故宫等古迹处处都有游客留下的字迹。
请运用我们所学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