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
B. |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
C. |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
D. |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阅读。
山园小梅
(宋)林逋 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 ③共金尊。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舞,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中宵 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
B. |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
C. |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
D. |
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 "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①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
②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