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自创立以来就对国家治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重门第轻才学。隋统一全国后,由政府出面,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考生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按考试成绩录用。凡录用者由政府委派官职……科举制度的创立,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人才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政府。
——改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的人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材料四:科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科举选官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经过初级到高级的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条文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发现美洲大陆"是谁?
(2)简要分析"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图略)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北京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后来尼克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并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分析美国对华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近来习近平访美时问及中美“路在何方”时,习近平戏剧性地回答:“路在脚下”。
(3)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