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 S T E M 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既解决了厨余垃圾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又为家中的绿色植物提供有机肥料。研究过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 E M 菌一包( E M 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 5 c m 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 20 g E M 菌,再均匀地放入约 5 c m 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 20 g E M 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 5 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 70 以上。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实验步骤

1

500 g 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 3 c m 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原液以 1 100 的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

3

5 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 14 . 2 c m ,茎最粗处周长约为 2 . 2 c m

5 天后测得土豆植株高约 11 . 8 c m ,茎最粗处周长约为 1 . 6 c m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_____。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_____。

(3)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原因是_____。

(4)步骤1中的“?”处应填写_____;步骤2中的“?”所做处理是_____。

(5)土豆植株不断长高,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土豆植株茎长粗是_____组织活动的结果。

(6)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4月,长沙市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同一种传染病,该病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1)该病的病因是()
A.缺少某种营养物质 B.某种病原体入侵
C.某激素分泌异常 D.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物分析,找到了致病元凶。它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这种物质属于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或“病毒”)。
(3)发生这种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感人群
(4)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她的想法对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去年8月份以来中国警方严打酒后驾车,加强了随机检查、测试酒精的力度。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l)我国警方严打酒后驾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____的发生。
(2)酒后不能驾车的原因是:酒精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____(填抑制或促进),使人体定向功能及判断力(填下降或增强),从而严重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准确性。
(3)请你为严禁酒后驾车写一句宣传标语

下图为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图中______(填标号)所示结构。
(2)图中①所示器官为______,它分泌的______对食物中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3)②中的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消化_____的酶。
(4)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经血液循环送到身体各处。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

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甲图中①是______,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2)甲图中④是______,能发育成乙图中的_____(填标号)
(3)⑤的名称是______,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______。

请在下列各序号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结构名称,以完善细胞的概念图。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