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可能被掩盖,但绝不会消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认为基督教国家有权统治异教徒的国土,于是,从15世纪起积极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为解决由此产生的矛盾和争端,1493年,罗马教皇亲自出马划定界线(后称“教皇子午线”),该线以西的新发现地区属于西班牙、以东则属于葡萄牙,这是欧洲国家对世界的首次瓜分。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又划定“拉亚线”,至此,葡、西两国在地球上的划界形成了闭环。地球被分成东、西两半球,海洋也被视为陆地国土的延伸,不再是“自由海洋”,海权、海运通道成为争夺的对象。

欧洲列强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划界思维”,他们按信仰划分区域,按种族划分居民。欧洲人在自己的家园内是守规则的文明人,在家园之外则是野蛮的自然人。在欧洲内部不会发生的破坏、屠杀、种族灭绝、文明灭绝等在新大陆会经常发生。对于自己在新大陆的任何野蛮行为,欧洲人都不会感到羞愧,还可能因为获得了大量财富而被视为“英雄”。

通过发现新大陆,造就了澳大利亚、海地、巴西、菲律宾等一系列新国家。对新成立的国家,如果是欧洲的移民主导,一般将国家“边界”划定视为欧洲文明,但却将其居民“边界”分别划为欧洲裔、非洲裔、亚洲裔、原著民等,加以区别和不同对待;反之,则既不保证其国家,也不善待其国民,极尽破坏、制裁、颠覆之能事。

——据(德)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整理

(1)15﹣16世纪,欧洲人发现哪些“新大陆”?试列举三处。

(2)根据材料,概括“欧洲国家对世界的首次瓜分”有哪些特点,并选取其中一项特点解释其成因。

(3)对欧洲人在新大陆的“野蛮行为”,你认为哪种行为的危害最为深远?请阐述理由。

(4)在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发现新大陆”时期遗留的现象,试举出两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初一某班二组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对七年级上册思想、科技、文化做出相应的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对照学习,整理如下表格,请你将画线内容补充完整。


春秋
儒家
孔子
生平: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思想方面:提出(1)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方面:①因材施教(方法)②教育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态度)
战国百家争鸣
墨家
墨子
主张(2)_________________
道家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3)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类别
时期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成就或评价
文学
战国
屈原著作:《离骚》
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的由来)
史学
西汉
司马迁著作:《史记》
中国第一部(4)__________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书法
东晋
王羲之著作:(5)____________
“天下第一行书”
医学
东汉
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
华佗
张仲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6)__________。
2、华佗精于外科手术,发明(7)
造纸术
东汉

西汉时期用麻做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东汉(8)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地动仪
东汉

(9)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能测定地震方向。
雕塑
秦朝

秦汉时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位于陕西临潼,被誉为(10)__________________。

(14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各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2分)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 (2分)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分)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
(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