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尝与人佣耕
②忿恚尉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④顾而谓吴起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 |
武侯浮西河而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C. |
乃以为西河守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 |
起事其子武侯 其妻献疑曰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鲁君疑之,谢吴起。
(5)研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和吴起的事迹均被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恐托付不效()
庶竭驽钝()夙夜忧叹()、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两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1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排八阵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一对:________鼎足:________六出:_______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
、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 斯是陋室.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17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悉如外人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㈠阅读《论语》五则,完成18—1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说(▲)三(▲)弘毅(▲) 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第三则中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你认为,曾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