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文侯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卒,起事子武侯。武侯浮西河下,中流,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与人佣耕

忿恚

③吴起于是魏文侯贤

而谓吴起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侯吴起善用兵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武侯浮西河下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

以为西河守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起事子武侯 妻献疑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鲁君疑之,谢吴起。

(5)研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和吴起的事迹均被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使楚》)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吏二缚一人 ②齐人也,
③缚者为者也 ④齐人善盗乎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和唐睢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答:


季札赠剑
季札①将使于晋②,持宝剑而行,过徐君③。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④。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xuán)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②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季札将使于晋 ()(2)然其心之矣()
(3),徐君已死矣 ()(4)以剑县徐君墓树而 ()
选出与“不言而色欲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季子为有晋之使 B.然其心许之矣 C.至之市 D.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
从短文看,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字 ,号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
(3)竹柏影也()(4)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2)水中藻荇交横
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有关月色的两句诗是“
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世说新语》两则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 (2)下车
(3)元方入门不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甲]文中用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乙]文中元方是从 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乙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学习了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
jing,割脖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贵贱一与文( )(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3)其亲戚()(4)食辞去()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屏风后常有侍史朝往,暮而归。
B.遗亲戚真无马邪
C.士此多归孟尝君啮人,无御之者。
D.以故倾天下士前人述备矣。

翻译下面句子。
(1)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