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显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表层海水平均pH从8.1下降到7.9。人类给海洋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样的循环会导致海洋生物链发生变化。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海洋酸化;同时垃圾焚烧需要购买辅助燃料,成本较高。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有关海洋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
海洋酸化是指表层海水呈酸性 |
B. |
海洋酸化会导致气候变暖加剧 |
C. |
海洋酸化不会影响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 |
D. |
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水中某些离子的浓度 |
(3)流程中“净化装置”的作用是 ,“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有O2和 (填化学式)等气体。
(4)使用P2G技术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5)“甲烷化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其中X是 (填化学式)。
(6)若用P2G技术处理550kg二氧化碳,使其完全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甲烷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 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 。
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并用提纯的铜粉制取胆矾(CuSO4•5H2O).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 .
(2)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Cu制CuSO4溶液的途径Ⅱ中,若不通入O2,反应将不会发生,原因是 .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较,其显著的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
(4)FeCl3溶液可腐蚀铜以制作印刷线路板,反应只生成两种常见的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含有 种元素,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它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某化学小组对此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其化学式为 。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氢气。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3)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N2 |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难溶于水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交流与讨论】
(1)甲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 。
(2)大家一致主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乙同学认为A是N2,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②丙同学认为A是NH3,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3)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延伸与拓展】
丁同学对硝酸能与Cu 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 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请完成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 + H2O。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可溶性有毒物质
C.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t2℃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②当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 方法提纯A物质。
③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