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有关信息 |
X |
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 |
Y |
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Z |
期单质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M |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1)M元素的名称是 。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此物质不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 。
(5)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 ,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向24.5g氯酸钾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氯化钾14.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向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4.9g氯化钾,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20.2g滤液,求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某腐蚀印刷电路板的废液经处理后只含有CuCl2和FeCl2两种溶质,为了分析处理后废液的组成,取200g该废液加入40g废铁屑(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经处理得到16g铜,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经过滤、干燥、称量,最终得到114.8gAgCl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废铁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3)求200g废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
无现象 |
(2) |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
(3) |
有氧气生成 |
(4) |
溶液变红 |
溶液显碱性 |
【得出结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 。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 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P点的含义是 .
③t 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A+B→ ;
(Ⅱ)G+Na 2CO 3溶液→ .
③写出F的一种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