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
(1)煤制氢的原理可表示为 。
① 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
②煤制氢的不足是 (写出一点)。
(2)甲烷制氢包括重整、转化和分离等过程。甲烷制氢过程中产生的 和 的混合气分离得到 的过程如下:
①海水作为吸收剂时,下列措施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海水的温度
b.加快混合气的流速
c.增大气体的压强
②利用 溶液吸收 ,将其转化为 , 在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 。比较 和 分解反应的不同,可推知 的稳定性 (填“>”或“<”) 的稳定性。
③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分离出氢气。补充完整氢氧化钠循环使用的方案。
步骤1:将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 。
步骤3:过滤,得滤渣和氢氧化钠溶液。
(3)某种利用太阳能制氢的过程如图1所示。
①反应I的基本类型为 。
②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国2030~2050年各种能源使用预期情况如图2所示。
①图2所涉及的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②2030~2050年,预期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 。
A、KOH
B、Ba (OH) 2
C、Ca(OH) 2
D、NaOH
(3)操作Ⅱ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 。
A、KOH
B、Ba (OH)2
C、Ca(OH) 2
D、NaOH
(3)操作Ⅱ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
S≥10g |
1g≤S<10g |
0.01g≤S<1g |
S<0.01g |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 |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KNO 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1)常温下,KNO 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 3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KNO 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 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
【设计提纯步骤】
(1)选取样品(95gKNO 3和5gNaCl的混合物)
(2)配制80℃时KNO 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 1)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4)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 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和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 3晶体的质量约为 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 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