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晋“非遗”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我国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共56项,山西就有云风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长城山西段等4项;同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84项,我国有42项,居世界第一,那山西的非遗状况又如何呢?
今年寒假,山西某校布置了一道项目化学习的作业:了解和探究山西非遗的现状及发展。要求将探究成果以美篇等形式呈现,并强调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
下列是该校某小组完成此项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请你一起来解决:
阶段一:聚焦任务,收集资料
为了加深对非遗的全面理解,并使作业图文并茂,大家收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诗句1: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诗句2:巧手镂空纳百福,丹呈春色喜满窗 |
(1)请你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山西”的世界级非遗图片,并将“材料二”中的诗句分别与之进行匹配。
阶段二:密切合作,深度探究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入探讨,共同分享,下面是其中一段相关对话:
小刘:山西还是非遗大省,仅一个平遥古城就有脸谱、手工银器、宝剑制作、推光漆器、陈醋、平遥牛肉等多项重量级非遗。 小胡:但因时代变迁,不少非遗面临困境,国家为此采取很多措施进行保护。 小刘:部分非遗与现代生活脱节,为什么国家还要这样大力保护呢? 小胡:…… |
(2)你认为小胡应该回答什么?
如何让古老非遗重焕光彩?同学们欣慰地看到,山西一直在积极行动:
举措一 |
举措二 |
举措三 |
举措四 |
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
政府有关部门计划建设省非遗博物馆,包括修建十个相关体验场所。 |
平遥“脸谱”开始在手机壳等日用品上出现;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销往阿拉伯地区。 |
? |
(3)我们青少年更要参与其中。请在“举措四”中,写出你对家乡非遗更好传承发展的具体建议,力求富有创意。
阶段三:展示交流,实现价值
最后,同学们将探究成果制作成美篇,配制《人说山西好风光》音乐后,上传至网络,反响热烈。同时,他们按计划召开成果展示和总结交流会。
(4)请你围绕“收获”或“感悟”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不超过100字)
材料一: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二: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来到曲阜孔府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在听取他们的发言后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怎样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落实我国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观察漫画,2014年修改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有人说“只要制定了这部法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在某商场服装专柜前,一位穿戴朴素的母亲带着自己上初三的女儿有为她挑选衣服。下面是母女之间的一段对话:
母亲:就买这件吧,物美价廉。
女儿:这件不是名牌,我们班多数同学都穿名牌,我穿这个多没面子呀。
母亲:这件太贵了,买了它,你要的《汉英词典》就不能买了。
女儿:买《汉英词典》的事可以往后放一放,先把衣服买了吧。
母亲:……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
中学生小明和小军在超市购买秋游的食品,付款后,小明将买好的食品放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布口袋中。
小军“在超市2角钱就能买一个塑料袋,你还带个布袋子,多麻烦”
小明“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多花”
小军“在学校,你第一个为地震灾区捐款,一个塑料袋才2角钱,你却要节省”
……
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言行?
在一些同学中间,出现了造型奇特、内容怪诞的“变味贺卡”。在这类贺卡中,面目狰狞的鬼怪成了贺卡的封面,脏话和成人笑话成了变味的祝福,还有的贺卡内容居然是恶俗的“征婚启事”。一种较为抢手的“鬼怪贺卡”在打开后,会突然弹出一个露着白牙、伸着红舌头的绿色骷髅头,一种电子贺卡一打开会突然发出怪叫。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文化现象?(写出两种即可4分)
(2)请你剖析这种不健康文化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