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科技感十足。
(1)能源: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填序号)。
A. |
太阳能 |
B. |
风能 |
C. |
水能 |
D. |
化石燃料 |
(2)火炬“飞扬”:开幕式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替代了以往的“大火”,“微火”虽微,足以点亮世界。“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比传统所用丙烷(化学式)作燃料更环保,原因是 。
(3)运动服:中国运动员御寒服采用新疆长绒棉面料,石墨烯发热材料里布。
①石墨烯发热材料在通电时产生热能,是利用了石墨烯良好的 性。
②新疆长绒棉性能优于普通棉花,其主要成分是,属于 (填序号)。
A. |
天然材料 |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C.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D. |
复合材料 |
(4)场馆:“冰丝带”是由3360块发电玻璃拼成。发电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上覆盖一层碲化镉(化学式)。碲化镉在弱光照射下也能持续发电,为冬奥场馆提供电力支持。根据如图信息。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的质子数是 ,
中
的化合价是 。
Ⅰ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Ⅱ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直接接触,其中铁钉中的A、B、C三处中处锈蚀最严重。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以上两个实验均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
甲 |
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
丙 |
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水的电解实验 |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 D.气体制备装置(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4)D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取用块状药品通常用,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实验结束时要洗涤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2)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3)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
|
反应前 |
35.6 |
反应后 |
34.8 |
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②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结果精确到0. 1 g)。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②;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