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1)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是: (填字母)
【实验探究】
探究Ⅰ.影响因素探究
在制取 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大理石的质量/g、颗粒大小 |
m块状 |
m块状 |
m粉末状 |
m粉末状 |
盐酸的体积/mL、浓度 |
V稀盐酸 |
V浓盐酸 |
V稀盐酸 |
V浓盐酸 |
(2)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
探究Ⅱ.性质探究
做 与 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 溶液加入到充满 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 与 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
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 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 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 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 与 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3)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 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
【拓展提高】
小组同学完成某石灰石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测定,其方法是: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 质量,再根据 的质量求出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3)。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
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待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
④再次通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
(4)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③操作明显不合理,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连接仪器,检查 :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接好,夹紧弹簧夹(最初气球处于瘪的状态,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水的体积为50mL)
再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是热水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但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剩余气体 (填写“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表达式: ;
(2)在整个过程,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的水自动喷出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②当注射器的水还剩下 mL时停止下流;【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常考虑的两种因素是 .
A.反应物的状态 | B.气体的密度 | C.反应的条件 | D.气体的溶解性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完成以下各题.
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 和 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_;
A装置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 |
加入的水的体积 |
二氧化锰质量 |
收集时间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67 |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反应与双氧水的 有关.
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 点炭化变黑最严重;
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
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 .
我校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一定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②集气瓶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但本实验的结果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
②中点燃红磷的方法有什么后果? _.
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无色溶液是 .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 法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该气体 .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 ,原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