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
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
(1)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
(3)林占熺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的事迹是如何感动你的,请列举两点。
(12分)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②哲学家迪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③圣经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④近代一些哲学家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1)上述4种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以及哪种具体形式?(用数字代表观点,4分)
(2)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加以区分的,请说出理由。
近五年来,江苏省根据本省的资源、教育、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了“富民强省”的战略。在“富民强省”战略的指引下,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通过实施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等措施,使这五年成为江苏历史上发展最快、老百姓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1)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明确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必要性
某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请你例举一个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